登录注册技术咨询 17701205758

文化金融融合亮出“北京模式”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金融是城市肌体的血脉。文化产业和金融业是北京的两大支柱性产业,文化与金融互联互补、相互促进,构成了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撑。2019年8月,北京市召开全市文化金融融合工作推进会,系统回顾北京文化金融融合的生动实践和积极成果,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北京将文化金融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正源源不断为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了“优政策、建体系、搭平台、强服务”的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北京模式”。

北京文化金融发展效果显著。2019年上半年,北京文化产业资金流入399.73亿元,约占全国23%。私募股权融资发生案例83起,居全国第一;募资114.11亿元,占全国58.45%。文化产业并购规模及活跃度全国领先,涉及资金规模达136.49亿元,案例数量19起,分别占全国33.45%和28.36%。中资银行新发放贷款900.5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广播电视电影、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等子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55.0%、74.5%、16.0%、40.5%。截至6月末,中资银行文化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749.9亿元,同比增长14.5%。

文化金融融合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1—8月,北京规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7795.0亿元,同比增长9.3%。各类在京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北京文化发展,亮点纷呈、成效显著,主要呈现出四个特征:


一是尊重文化特性,各类金融机构深入影视、出版、演艺、设计等细分领域分析产业链和价值传递特点,结合不同成长阶段文化企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文化金融产品;


二是把握版权核心,牢牢抓住文化企业的核心资产——版权资产进行业务创新;


三是重塑业务机制,根据文化产业特性,设置差异化的业务管理机制,为开展文化产业业务提供便利条件;


四是创新增信举措,综合运用担保、反担保、再担保等各类信用增进措施,分散风险,提高文化企业融资概率,在缺乏担保措施的情况下,创新抵质押模式。

北京文化金融融合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近年来北京市各部门联手打出的一套文化金融“组合拳”:


一是优政策。制定实施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与“一行两会”在京派出机构紧密合作,联合出台《关于促进首都文化金融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实施文化产业“投贷奖”联动政策,2017年以来,共支持1351个文化法人单位,支持金额达8.5亿元,拉动社会资本超过700亿元,大大降低了文化企业融资成本。其中,贷款贴息将平均利息从5.4%降到3.69%,降低融资成本超过30%。


二是搭平台。建成市级文化金融线上服务平台,对企业在平台上登记的融资需求分类分发给相应的金融机构,打造文化金融超市。截至目前,平台共计入驻企业13854家,其中文化企业12620家;入驻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983家,合作运营商、园区和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共计206家,合作第三方服务机构109家,收集融资产品282种;受理融资申请1455笔,成功对接融资311.75亿元。


三是建体系。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撬动作用,构建“投、融、担、贷、孵、易”首都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为文化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金融服务。推动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设立文化产业专营机构,大力开发特色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组建融资担保联盟及文创专委会,推动文化产业融资担保业务合作和资源共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等多个领域都有文化金融助力。如今,文化金融融合深入“文化+老字号”“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成为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四是强服务。实施畅融工程,举办首都文化产业投融资峰会、首都文化产业投融资沙龙及项目推介会等丰富多样的投融资对接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金融营商环境。建设北京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建立北京市拟上市文化企业库和北京市创新创业文化企业库,提供精准、深度服务,目前已多次成功举办文化企业上市培训班,参训企业百余家。推动成立文化产业投融资协会,汇集200多家会员单位,为投融资企业和政府沟通搭建桥梁。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在北京市文化金融融合工作推进会上指出,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深刻领会推动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部署的务实举措,是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金融业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切实增强推进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他要求,要深入总结、科学借鉴,研究把握新时代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规律性特点,牢牢抓住文化金融融合要“尊重文化特性、把握版权核心、重塑业务机制、创新增信举措”四个基本特征,继续深化“优政策、建体系、搭平台、强服务”的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北京模式”。


他强调,各类金融机构要围绕大局、精准发力,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四方面深化文化金融融合,在融合上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要坚持文化价值引领,支持优质文化项目发展。在选择融资企业和项目时,要判断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是否符合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要求,是否符合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项目和企业筛选,助长一批优质文化企业,助推一批有高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要坚持科技创新带动,推进文化金融模式创新。在尊重文化产业特性基础上,综合利用新兴前沿技术,创新文化金融业务模式与产品服务;拓宽科技在文化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模式;利用新技术所带来的产业链、营销链全程信息集成及共享优势,围绕核心文化企业发展产业链金融。


三要坚持问题导向贯穿,解决文化企业融资短板。针对文化企业无抵质押品或无形资产抵押品变现难的问题,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创新知识产权融资产品;各类金融机构加强联动,推广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服务,为企业贷款提供增信服务,用有形增信为无形资产赋能;立足民营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大对民营小微文化企业的倾斜力度。


四要坚持风险管控护航,稳妥推进文化金融融合。落实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相关工作,加强文化金融风险管控;开展文化金融业务的同时,设计好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将风险防控贯穿到文化金融业务的每一环节。


下一步,北京市区两级多部门将共同推动优化“投贷奖”政策体系、打造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夯实文化金融基础设施、健全文化金融服务平台等最新政策落地,为首都文化金融融合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